內容目錄
在投放廣告時我通常會建議使用行銷活動預算最佳化( 簡稱 CBO ),來簡化預算管理,也能更好讓系統累積數據來優化
而且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建議不要做太多的預算細分,反而分散了廣告成效,CBO 是個很好用的預算設定,不過在使用 CBO 時還是有一些細節要注意,不是單純把預算開上去就好囉!
這篇文章就用 Meta 建議的作法,以及我操作過的經驗來介紹說明
確保行銷活動的所有廣告組合皆可投遞
若廣告組合無法正常投遞,便不可能獲得任何成果,這也表示我們不該將預算分配給該廣告組合。
這很好理解,畢竟組合設定有問題,系統就沒辦法投遞出去
常見的錯誤會有:
- 結束時間設定在過去
- 廣告目錄有問題(沒有商品、商品拒登..等)
- 自訂受眾來源出錯
廣告受眾規模會影響預算分配
若廣告受眾有明顯不同的規模,受眾規模最大的廣告組合有可能透過 CBO 獲得最多預算。
原則上會保持每個組合的潛在受眾數量差不多,並且每個組合有 50~100 萬的潛在受眾。
如果你想投遞的受眾數量差距太大,建議可以用新舊客的邏輯,區分開行銷活動設定
舉例:
行銷活動 A for 新客,裡面包涵五個不同的新客興趣標籤
行銷活動 B for 舊客,裡面包涵自訂受眾、加入購物車受眾、已購買受眾
每個行銷活動不得包含超過 70 個廣告組合
如果行銷活動中包含超過 70 個廣告組合,在行銷活動發佈後,您可以編輯的設定將會受到限制。請記住,行銷活動中的廣告組合和廣告越多,系統學習階段所花費的時間就越長。
70 個是 Facebook 廣告所制定的組合數量上限,一般做法下其實很難用到 70 個組合,而且為了簡化管理,建議一開始先開 3~5 個組合就好囉!
請勿手動暫停和取消暫停廣告組合
CBO 會保留您的行銷活動預算並將其用於刊登中的廣告組合,而暫停廣告組合會將其排除在考量範圍之外。舉例來說,假設您的行銷活動預算是用於 2 個廣告組合,暫停一個廣告組合會導致系統將所有預算花費在刊登中的廣告組合上。等到您將其他廣告組合取消暫停,且該廣告組合開始刊登時,行銷活動中可能已無預算。
這個建議好像有點違反常理,你可能會想:成效不好的組合不就是應該暫停嗎?
我認為這個描述指的不是不能暫停,可以理解成「廣告組合不要暫停後又打開」
因為很有可能你重新打開組合後,行銷活動預算已經剩下不多了,這時重新開啟的組合也沒辦法分到預算
不要把投遞成效低的廣告組合暫停
CBO 會分配預算以最大化可用的所有機會,而今天暫停投遞成效低的廣告組合將阻止 CBO 尋找明天的機會。這最終可能會導致您刊登中廣告組合的每次行動成本(CPA)增加。
又是個違反常理的建議,該不會是 Meta 想多賺我錢才這麼說吧!
什麼阻止明天的廣告機會,聽起來好唬爛XD
我認為不一定要完全照著做,但可以把觀察期稍微拉長一點,讓系統累積足夠數據再來判斷,例如投遞一週~兩週後再來決定是否暫停組合
謹慎使用廣告組合花費上限
分配給特定廣告組合的預算越多,投遞系統調整行銷活動預算的靈活性就會越低。
若您同時使用了成本或出價控制項和廣告組合花費上限,請特別小心,因為過多的花費限制會導致您的廣告組合投遞次數較少或無法完全投遞。如果您對行銷活動中的各廣告組合有嚴厲的預算要求,可以考慮使用廣告組合預算來替代 CBO。
這個建議指的是不要給廣告太多限制條件,如果用了行銷活動預算最佳化,就不要使用組合花費上限的設定,因為這樣其實和 CBO 的目的是衝突的(等於是你要系統自由分配,又限制某個組合只能花一點錢)
如果你對 CPA 、廣告組合都有更精準的規劃了,可以使用廣告組合預算就好
如果您調整行銷活動設定,請批量輸入變更
以盡可能減少系統學習階段花費的時間。如果您一次輸入一項變更,則您的行銷活動可能每次都必須重新進入系統學習階段。
這則很重要!
廣告優化最害怕就是系統學習期,這個時間系統會持續尋找合適受眾,同時廣告成效會很不穩定,所以我們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讓系統脫離學習期。
而廣告的變更會讓系統重新計算學習期,如果持續更改設定,你的廣告永遠離不開學習期,廣告成效自然會很差
所以非不得已要更改設定時,最好是一次改到好!把所有要修改的地方紀錄好,集中在某一個離峰時段更改
結論
Facebook ad 除了廣告設定多,官方還會建議一堆作法(限制),常常會讓新手搞的霧煞煞
剛開始投放時可以都先以官方建議為主,根據廣告管理員建議的方式設定,現在介面也做得很智能了,如果有設定錯誤的地方,系統也會跳出警告通知。
後續怎麼調整的話,可以在兩週後或者是花費完第一筆預算後,再根據成效做調整
以上就是關於 CBO 的最佳做法與經驗分享啦!廣告投放沒有完全必勝的作法,都是要一邊投放一邊調整,我認為官方說明還是滿有參考價值的,但同時也要保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成效作出判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