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第一次投放廣告,你可能會很困惑該怎麼開始
Facebook, Google ads 架構大不相同,該選擇怎麼樣的策略搭配使用最有效?還有近期新興的 Line LAP, Dcard 廣告平台,工具好多令人眼花撩亂
雖然市面上廣告平台眾多,但還是有些共同問題要釐清,像是廣告目標該怎麼選擇、各個平台特性與搭配
這篇文就讓我為你整理在開始下廣告前,最常遇到的幾個問題來說明吧!
問題一:行銷目標不明確
在做行銷時我們首先要定義最重要的關鍵指標,
沒有定義目標的做行銷,就像漫無目的的運動鍛煉,到最後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有沒有效。
以電商來舉例,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賣產品要賺錢,因此最常使用的指標有 ROI, ROAS, 訂單數, 轉換率..等,這些都是跟電商盈利有高度相關的指標,但指標是有層級順序的,並不是追蹤越多指標越好,需要循序漸進去達成。
選擇行銷目標時可以朝以下方向思考
以廣告漏斗思考
從廣告的架構來訂定目標,是最直覺、方便的做法,
例如 Facebook 廣告後台會提供多種優化目標,例如:常選擇的互動、流量、轉換目標,一開始選擇其中一個目標關注就好,先嘗試優化單一目標的成本、成效,再往其他指標的成效優化

第二種:非廣告的行銷指標
非廣告的流量會統稱為自然流量,數據可能來自於你的網站、Facebook 粉絲專頁、Instagram 帳號、Youtube 頻道,自然流量也會有互動率、轉換率、訂閱率等指標可以追蹤,我們要先定義每個自然流量渠道的最終目標,再來制定行銷策略
舉例來說,在 IG 上增加追蹤數是我的最終目標,那我可能要從多發文開始,接者多利用 hashtag/限時動態推廣貼文、增加互動數
自然流量指標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必須區分開自然流量與廣告流量的數據
不管你用的是 UTM 追蹤、GA 自動標記,在開始做行銷前,先問你自己這個問題:「在檢視數據的時候,我能有效且方便的把數據分開匯出嗎?」
不然所有數據都混在一起,未來也沒有辦法做優化
問題二:確立目標受眾 (TA)
在行銷前,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要賣給誰
了解 TA 這群人的年齡、興趣、生活等等面向之後,我們才能知道該怎麼去和這些人溝通,也能去研究什麼樣的內容會吸引他們。TA 不一定只有單一面向,你的產品可能適用於多個受眾,重點是前期設定好目標受眾,並保持開放的心態多方測試
在發想 TA 時可以去思考:
1.他們購買的「動機」或「目的」是什麼?
2.在什麼「場景」或「情境」會需要用到你的商品服務?
3.這些商品、服務,可以為這些族群帶來什麼具體的利益或 「好處」?
明確回答過這些問題後,你應該就能知道怎麼樣溝通,才能打動你的「目標受眾」了
問題三:該用哪個廣告平台?
你的產品適合主動出擊?還是被動搜尋?你的產品受眾最常用的是什麼平台?
初期下廣告通常會建議以 Google ads / Facebook 兩個平台為主,投放門檻最低,也是最多人使用的兩大平台
如果你賣的是偏向視覺呈現、衝動型消費的產品,例如衣服、生活消費品、零食,那會比較適合 Facebook 廣告,FB 廣告可以呈現的素材比較多元,你可以使用圖片,也可以用影片或限時動態的格式,呈現更多產品的特色
如果你賣的是使用頻率低、明確目的導向的產品,例如水電修繕、搬家、地區型店家,那會更適合用 Google 關鍵字廣告,因為通常這些服務是使用者有明確需求,才會在 Google 搜尋相關資訊,此時顯示廣告就更容易成交。
而且 Google 關鍵字是以點擊數計價,換句話說就是有人點擊進網站,你才需要付廣告費。在收費模式上會比起曝光計價的 Facebook ,能更有效利用預算。
總結
做行銷最怕目的不明確、受眾不明確,先不用擔心酷炫的廣告格式、新興的廣告平台沒用過,底層策略都是一樣的,數位工具只是方法上的不同,只要能確立這兩項資訊,就比較不會陷入亂槍打鳥的局面。
關於數位行銷的知識,我會在網站跟 Instagram 分享,歡迎繼續關注我!